覆盖16233个村和社区,注册群众863万人,发布信息546万余条,跟踪解决群众反映问题5万余个、网上预警问题30万余个,平均月度浏览量179万人次,总浏览量2540万人次,群众满意率99.9%以上,15人主动投案。这组数据有力反映了“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的工作成效。
2022年省纪委监委建成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应用的“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以来,已经全面实现村(社)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从“上墙”到“上网”的数字化变革,成为基层群众了解基层村(社)“三务”信息、“小微权力”运行,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
“以前想了解村里的事务得去看公示栏,现在有了‘辽宁阳光三务’,在家就能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真方便。”葫芦岛市绥中县小庄子镇盐锅村村民张大伯说,有了平台,就是“猫冬”也能知道村里事儿。葫芦岛市纪委监委依托“辽宁阳光三务”平台推动村(社)集体“晒家底”,让百姓看得明白、让干部说得清楚,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推动“三务”信息公开的同时,省纪委监委还一直在优化“辽宁阳光三务”系统功能,推动与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相互连通、数据共享,将“问题诉求”模块链入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不断的提高“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服务基层治理的效能。
在巩固深化“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成果的基础上,2023年,省纪委监委又联合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在省管高校、省管企业先后推进辽宁“阳光校园”、辽宁“阳光国企”平台建设,推动省管高校、省管企业内部管理、“三重一大”、招标采购、选人用人、考评激励等信息全部公开,以信息公开倒逼高校和企业在治理理念、管理方式、制度设计、发展环境等方面变革,推动权力更加公开、管理更规范、发展更加有力。
“我们师生热情参加其中,能更加及时高效地了解学校教学、科研、职称评聘等重要信息。”沈阳农业大学教师刘翠丰表示。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充分的发挥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监督作用,紧盯廉政重点领域,梳理出廉政风险点237个、权责事项118个,立足提升校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相继修订了工程基建、科研项目费用管理等15项规章制度,公开学生关切的45项办事清单。
目前,辽宁“阳光校园”平台注册总人数达到87.9万余人。通过信息公开、强化监督、从严管理,有效推动了校园政治生态治理,提高了校园民主监督效力。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辽宁“阳光校园”平台建设的“探路者”,铁岭开原市纪委监委不断深化拓展平台功能,将阳光分班、阳光招生、课堂教学质量及“双减”政策落实、校园安全等校务公开内容在平台全面公开公示,特别是“阳光配餐”板块,每天将学生配餐、陪餐、就餐、明厨亮灶等情况在平台公开展示,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辽宁‘阳光国企’平台是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监督的重要载体,我们天天都会登录平台,重点对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做监督检查,保障职工依托平台了解企业、参与监督、议事论事。”辽水集团纪委监督员杨月表示,在辽宁“阳光国企”平台的监督助力下,公司纪委深入推动“微腐败”大清扫、靠企吃企专项整治,处理处分13人,挽回经济损失105万余元。
2023年10月,省纪委监委召开辽宁“阳光国企”平台建设观摩会暨市县管企业上线运行部署会,部署平台向市县管企业延伸,使辽宁“阳光国企”平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凝心聚力、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每天下班后,丹东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鸭绿江水源运转车间的由班长都习惯从工服口袋里掏出手机,登录辽宁“阳光国企”微信小程序,浏览公司新发布的公告信息。和由班长一样,自来水公司1200多名职工也喜欢在辽宁“阳光国企”平台浏览信息,有时还会通过平台直接给企业领导留言、发件。在丹东,60家市县管国有企业已全面上线运行辽宁“阳光国企”平台,7600多名国企员工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企业“一把手”直接对话。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规范用权、杜绝腐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推进“阳光辽宁”品牌建设,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公开监督权力运行“关键点”;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问题易发“风险点”,深化企业、教育、乡村等领域腐败治理。仅围绕“辽宁阳光三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就累计查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责任和作风问题1791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29人,组织处理725人,实现基层干部信访举报和违纪违法案件“双下降”。
省纪委监委通过打造“阳光辽宁”品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晾晒权力、接受监督、防治腐败一体联动,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阳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