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也是展现主办国文化和形象的窗口,而奥运会服装设计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变成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教授也成为了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制服、火炬手服装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制服的“双奥”服装设计师,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奥运记忆。
贺阳设计的冬奥服装是本次冬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以及志愿者在赛时指定穿着的唯一服装。2018年起,她和团队已开始思考冬奥会的制服设计,一共提交了19套作品,并经历了8轮版型优化,才有了如今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北京冬奥会制服。
从2008年的“祥云”到2022年的“山形图”,同样是运用中国意象,这一次,贺阳的设计师团队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心态也更从容。
本次冬奥制服在图案图形、核心元素、标志设计上与2008年夏奥会保持一致,在色彩使用上实现了遥相呼应。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主色为长城灰、霞光红、天霁蓝、瑞雪白4色:
从夏奥到冬奥,贺阳教授秉承着一脉相承的设计原则,又依据项目特点做出技术突破和观念革新,在制服当中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运动赛事的结合,在赛场中呈现了一道不同的风景。
这次冬奥服装的配色设计,处处透露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浪漫与风韵。在区分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这三种不一样的角色时,贺阳在颜色上选取了民族服饰中常用的灰色和素色。水墨画的意象贯穿其中,搭配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等核心图形,冬奥制服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审美文化、自然哲学思想与冰雪运动的相融相生,整体显得稳重大气。
▲从2008年奥运会的“祥云”到2022年冬奥会的“山形图”,贺阳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为保证与冬奥形象景观的一致性,设计团队将红色调、蓝色调与绿色调作为核心图形的3种颜色。在设计过程,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原本的彩色图形变成黑白色调后,惊喜地发现它们呈现出了雪山的状态。
“将水墨艺术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冬奥制服,蕴含了浓墨淡彩、至繁至简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意境,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优雅与内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贺阳说。
另外,团队还将大面积的黑色应用在工作人员的服装色彩上。贺阳表示,红色与黑色曾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服制色彩,表达了华夏衣冠大国所具有的礼仪与文明。虽然运动服装多用鲜艳的色彩,但通过图形和色彩的安排,大面积的黑色也能够达到明快、动感的效果,适合冬奥会特定的主题。
冬奥赛场上,很多工作人员要长时间在冰天雪地工作,进行设备的维护等等。为应对极寒天气,冬奥制服选用了科技型的面料,使得工作人员、志愿者在轻快、方便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贺阳常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在图案、尺寸、工艺等方面所做的成千上万次调整,只为找到最佳的版型和穿着效果,传达中国的人文温度,大国工匠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状态。”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主火炬手李宁的服装及工作人员制服,出自她之手;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火炬手服装及工作人员制服再次由她操刀。
这位“双奥”服装设计师,就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贺阳教授。
贺阳: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装设计,最初的机会是争取来的,非常兴奋、压力很大,最后很幸运获得了肯定。当时从2005年开始设计,2007年下半年定了下来。
这次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服装设计,不会像2008年那么激动了,更从容一些。2018年,我带着团队着手思考相关设计,2021年底确定了下来。
记者:北京奥运会服装设计的主要元素是祥云,这次冬奥会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贺阳:奥运会的服装设计很难,既要传达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还要有全世界都能理解的年轻时尚元素。简言之,要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视觉感受,而且冬奥会还得在技术上满足防风保暖等功能性需求。
这次冬奥会制服和火炬手服装的设计视觉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水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具有深邃而博大的精神承载能力,又有无限寄托志向的空间。运用水墨艺术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蕴含了浓墨淡彩、至繁至简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意境。
与2008年不同,2022年的中国更淡定平实,就像中国文化一样,是人与天地的和谐,是对人力与物力的节用。因此这次的服装设计追求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博大与淡远,这就是我的设计理念。
贺阳:每一届奥运会的服装,都会引起众人的关注,设计难度很大,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版型是从600多套外观设计作品中选出来的,共进行了8轮版型优化。其间,大大小小的修改不计其数。
整个过程中,团队让我非常骄傲,大家一遍遍改稿子,一次次重来,没人有过怨言。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包括样衣工也会提出一些建议。他们的敬业精神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让我很感动。
记者:您是本届冬奥会的火炬手,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传递火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贺阳: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开始在北京传递。我和其他火炬手一起乘车前往点位时,就一直听到大家在评价我们的服装:“中国风很浓”“很大气”“颜色很喜气”……评价很积极、很正面。
当然,大家都不知道我就是火炬手服装的设计者,所以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评价,感觉很奇妙,也很骄傲。
贺阳:首先,两次经历都非常宝贵。能参与到奥运会服装设计,而且两次都是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这种机遇可谓千载难逢。
其次,奥运服装的设计要集艺术感和大众性于一体,而且要有超前意识,对设计的基本要求非常高。两次设计的过程提升了我对设计的理解。我不是运动员,2008年以前也没有设计过运动服饰,这两次经历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最后,这两次设计让我更加笃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次成品出来后,我和雅典奥运会的服装总设计师进行过交流,她非常认可我们的作品,认为“非常中国”,也很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