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脑卒中可防可控 别等偏瘫再后悔

时间: 2024-03-21 03:15:55 |   作者: 新闻中心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 通讯员 陈雯 罗超)脑卒中,一种众所周知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以高发率、高复发率、高致残和高死亡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众多家庭因它陷入痛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国内先进的标准化卒中单元,能够以国际先进的技术对急、危、重、疑、难、杂的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性诊治。

  不过“治”不如“防”,预防脑卒中更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卒中可防可控,通过早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脑卒中起病急、变症快,给予医生的黄金抢救时间有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CT科、磁共振科、急诊部、介入诊疗科等多学科资源,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建立快速、规范的诊疗服务体系,极大提升脑血管病诊疗服务水平。

  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奕红和记者说,目前我国的急性脑梗死的再灌注率(再灌注是指血液供应中断后,通过治疗恢复血流)为54.5%,中心2022年急性脑梗死的再灌注率是65.12%,今年上半年,这一个数字提高至78%,可以说,该院脑卒中救治成功率全国领先。

  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厦门市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中心,该中心于2017年牵头联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和岛内外10余家医院,启动厦门市脑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建设,发布了福建省首张卒中急救地图,让我市医疗急救中心与各卒中中心无缝对接,加快实现我市脑卒中急救成功率的整体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心牵头开展的“脑卒中综合诊疗技术探讨研究及救治网络建设”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为推进脑卒中早诊早治,实现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中心正加大力度开展筛查工作。

  一方面,中心联合医院体检中心及部分民营体检中心,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工作,颈动脉斑块、狭窄等疾病患者直接转诊该中心。另一方面,中心整合资源和流程,在厦门率先使用3D-TOF-MI技术。这是通过不需要打造影剂的TOF成像法,开展脑血管核磁共振筛查,提升就医体验感。同时三维成像能够精准显示血管状况,提高脑卒中诊疗的精准性。“国内尚未普及,我们也正致力于向全国推广这项技术。”神经外科副主任陈四方说。

  此外,今年中心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由天坛医院(拥有国内顶尖神经科学专业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发起的脑心同治联盟。“由于发病机制和原因相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度重叠,我们面向脑血管高危人群开展脑血管、颈部血管、心脏血管的同步筛查,实现一次筛查,两病同治,减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陈四方说。

  不久前,30多岁的阿玉(化名)来厦旅游,在大巴上突然倒地,右侧出现偏瘫,无法自主行动,120第一时间将其送往第一医院。病人尚在救护车上,第一医院脑卒中团队通过工作群了解到患者病情,并即刻待命。当病人到达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立刻进行全方位检查、手术。从入院到开通血管,全程不过20分钟。几天后,阿玉走着离开医院。

  早在2003年,这条“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就已启用,为脑血管病患者打造“一站式”卒中诊疗急救模式。一接到救治信息,脑卒中团队就通过工作群提前获取病情,提前待命。不仅如此,对于脑卒中病人,该绿色通道全天24小时响应,包括急诊CT、磁共振检查及脑血流灌注评估,以及高效开展所有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治疗技术。

  “完善的全链条急救体系,畅通了急救流程,又以先进的技术为抢救兜底,我们牢牢把握黄金抢救时间,极大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品质。”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兰泉说。

  据了解,中心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平均溶栓时间为30分钟,最快10分钟开通血管,手术取栓在两小时以内可完成。通过微创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平均用时约60分钟,动脉瘤手术最快约90分钟。

  69岁的的何女士有高血压病史,近一周血压波动大,还出现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诊断为脑卒中。社区医生立刻通过手机APP发出转诊申请单,第一医院卒中中心医生为其评估病情后,直接安排入住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经过治疗后,病情平稳。为降低复发率,卒中中心将何女士的随访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长期慢病监测与管理。

  何女士的脑卒中得到及时防控,得益于双向转诊制度。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艺丹介绍,中心开发脑卒中APP,搭建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络平台。当社区医院发现脑卒中病人或疾病先兆者,及时将患者资料上传APP,符合转诊标准患者优先安排专家门诊或神经内科床位。顺利度过急性期后,患者回归社会,中心则将患者下转至相应社区医院,由家庭医生进行后续的长程管理。

  一家之力有限,中心联合基层社区医院搭建脑卒中管理网络,上下联动,集众家之所长,实现对脑卒中病人的全程管理。据介绍,2018-2022年之间,基层医院上转第一医院卒中中心门诊4375人次,住院251人次;中心下转基层医院2463人次。

  为确保诊疗质量,中心对社区医院开展严格质控和业务培训。四位专家每周一次下社区开设专家门诊,并通过会诊、查房及讲座等形式对全科医师进行脑卒中知识授课、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结对子”机制,实现脑卒中疾病诊疗水平的提质增效。

  中风“120”为中风症状的识别法,“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现在天气转凉,逐渐进入脑血管病高发期,中心提醒,三高人群应控制好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注意日常保暖,发生中风“120”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易累、头晕等“小症状”极易被忽略,也可能是中风症状,同样需要予以重视。

  卒中中心提醒,50岁以上的“三高人群”都应尽早进行脑卒中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完成一次脑血管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