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我的手,把我的右手還給我!”右手被卷進強大漆黑的破碎腔內,接著是頭部、身軀、雙腳,整個人逐漸被這個冷血的破碎機吞噬......陳志勇奮力睜開驚恐的雙眼,全身已汗水淋漓,600余個消極墮落的午后,他從無數場惡夢中驚醒,空空如也的右手似乎在顫抖,手臂傷疤處還隱隱作痛。
1974年9月,陳志勇出生在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金竹村7社。兒時的故鄉,樹木蒼翠,他是父親偉岸的背影,庇護著陳志勇無憂無慮的茁壯成長﹔兒時的故鄉,繁花似錦,她是母親慈祥的笑臉,照射著陳志勇波瀾壯闊的人生征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陳志勇走出村裡外出求學,渐渐發現美麗的家鄉,和外面的国际還存在很大的距离。
金竹村位處旱片死角,终年缺水,交通閉塞,人畜飲水問題困擾著村裡的父老鄉親,一條3米寬的狹窄村道還沒走到村的盡頭就已經斷道。每遇干旱年份,龜裂的大地啃咬掉悉数農作物的水分,也無法撫平它那垂年迈老的臉龐,青黃不接時鄉親們的溫飽都成問題。陳志勇在心裡渐渐滋生出通過自己的力气改變鄉親們的窘境,改變金竹村現狀的主意。
“我有一個夢想,便是憑著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不懈的尽力,改變一家人以及鄉親們的命運。我要賺錢,讓爸媽過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兜裡有票子﹔我要讓家鄉人人有收入,患病有錢醫,出行有車坐,最終去除貧困村的帽子。”陳志勇常和別人說到自己的夢想,並以此鼓励自己。
1994年高中畢業后,因家裡缺少勞動力且經濟條件不允許,陳志勇結束學習生计,提早踏上追夢之路,跟隨時代潮流参加打工大軍。他先后在陝西、福建、新疆等地打工,學習焊工、砌磚技術,夢想著渐渐積累資本,期望著有朝一日時機老练回家鄉創業。十幾年的務工經歷,陳志勇習得了一身本領,改进了家裡的日子條件,但離他的夢想還很遙遠。
陳志勇長得眉目如画,還有一手能手藝,可是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金竹村又是遠近聞名的貧困落后村,村裡的姑娘都嫁出去了,村外的姑娘又不願意嫁進來,個人問題一向沒得到解決。直到32歲,在别人的介紹下,他認識了回馬鎮身患小兒麻痺症的何玉葉,兩人志同道合,當即舉辦了婚禮。結婚后,為照顧家庭,陳志勇回到回馬鎮沙石廠務工。
人生不過白駒過隙,仓促十幾年一晃而過。自己的圓夢之路在何方?天旱地貧的金竹村何時才干擺脫窘境?陳志勇心裡十分著急,他等候一次機會,一個发挥夢想的舞台。正當陳志勇鉚足了干勁,蓄勢待發奮力追夢時,一場禍事卻争先恐后降臨在他身上。
2012年8月9日正午,沙石廠老板為了節約本钱,錯峰用電,在我们午休時間,组织陳志勇和别的一名工友到車間進行沙石生產線設備試機,工友在操作間開機,陳志勇則來到鄂式破碎機旁測試。
這一天,天氣十分炎熱,陳志勇感覺特別疲憊,頭天晚上沒睡好,當天又勞累了一上午,精力不在狀態,模糊之間,困頓的雙腳不聽使一個踉蹌,整個身體向前沖去。破碎機一口咬住陳志勇的半隻手掌,死拽著往破碎腔裡拖,一陣短暫而劇烈的痛苦,陳志勇發出一聲慘烈悲慟的哀號聲,卻淹沒在機械轟隆隆的吼怒中。陳志勇絕望地望向操作間,期望工友能看見自己的存亡經歷,当即關掉這惡魔般的機器,但工友卻渾然不覺。
“我不能死,老婆沒辦法照顧這個家,兒子不能沒有父親,我要活下去,我的夢想還沒實現。”陳志勇用雙腳和左手撐住機器,活下去的愿望讓他做出了壯士斷臂的決心。他咬緊牙關,忍痛使出全身力氣,想擺脫這支殘缺的手臂。榜首次失敗了,惡魔將僅剩的小半截右臂吞下去,汗水、淚水、血水已浸透了搖搖欲墜的身體。存亡瞬间間,陳志勇渾身顫抖著,用僅存的期望奮力掙脫了骨血相連的右臂。
陳志勇拖著血肉模糊的身體,跌跌撞撞來到操作室,死后留下一道觸目驚心的血跡。工友見狀,頓時大驚失容,当即組織人員把他送往醫院,但因傷勢過重,縣、市醫院都不敢接纳,建議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撐到下午5點,陳志勇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在途中簡單交待完后事便昏倒過去,經過華西醫院專家們的全力搶救,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我志未酬人亦苦,東南到處有啼痕”,突如其來的厄運徹底擊垮了這位靠雙手吃飯的追夢人。帶著破碎的夢想,陳志勇和先天殘疾的妻子,還有剛上小學的兒子一同回到了金竹村。失掉右臂養家糊口都難,夢想抱負什麼的都成為了奢华,他無法承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精力遭受的重創讓他自我封閉,拒絕悉数社交活動,不願與人往来,七尺男兒幾乎天天以淚洗面。
失掉右手后,仁慈的陳志勇沒有得到工廠的正常賠償,養傷不僅花光了他悉数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沉寂的兩年裡,陳志勇根本每天都會從惡夢中驚醒,受傷后做不了重活,妻子行動也不方便,兒子讀小學正是用錢的時候,接二连三的經濟壓力讓他透不過氣。2013年末,金竹村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陳志勇也因殘被納入貧困戶范圍,靠低保救助勉強度日。
國家不斷帶來的利好方针,讓這個靠天吃飯的村庄悄然發生著蛻變,陳志勇躲在家裡暗自傷神,獨自舔傷,門外的国际卻熱火朝天。縣農業局送來了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田間地頭,施工人員正馬不停蹄的加速進度,改土改田,開挖塘堰溝渠,平坦機耕道,一條條農作物生命之渠在農田裡弯曲盤旋,破解了長久困擾金竹村的農耕用水瓶頸﹔縣水利局送來了都江堰大英灌區星光支渠項目,為115戶貧困戶開鑿67個水井,老百姓飲水問題得以解決。
乡民飲水難、用水難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件事深深觸動著陳志勇。人定勝天,事在人為,一味地怨天尤人隻會拖垮整個家庭,不能總是“等靠要”,依托政府和親友的救濟日子下去。改變命運還得靠自己,他不想這輩子就這麼廢了,也不想妻兒跟著自己遭受痛苦。重拾熟睡心底的夢想,陳志勇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並欣然承受了“一把手”的綽號。
經過調查,陳志勇發現村裡瓜蔞長勢杰出、產量高,藥膳兼用,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勞力,適合自己栽種且市場远景一片大好,他決定先在自家的2畝地裡試種。在陳志勇的悉心照料下,瓜蔞以不錯的產量和喜人的價格給予了回饋,榜首年種植收入2000余元,根本解決了全家的日子和兒子的教育問題,單手撐起了一個家,找回自傲,他充滿了干勁和動力。
2017年,陳志勇通過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取得了4.3萬元的產業啟動資金,他在3社承揽下10畝土地,擴大瓜蔞種植規模並配套種植黃精,當年實現收益6萬余元。2018年,陳志勇繼續擴大規模,承揽50余畝土地種植瓜蔞、黃精、蔬菜等,當年實現收益9萬余元。
2019年5月,正是瓜蔞的生長期,陳志勇每天習慣性的被雞叫醒,來到承揽地鬆土除草。這幾日,他發現瓜蔞葉子成片發黃、掉葉,挖出幾株一看,根部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且已變黑腐爛,陳志勇心頭一緊,莫不是遭病虫害了?一籌莫展之際,他找到職業村支書彭俊鬆和榜首書記錢禮尋求幫助,兩人当即向縣農業局的專家請教,被確定為瓜蔞根結線虫病害。在專家的指導下,雖然及時進行了晒土、移栽,但因田塊連作時間長,病虫害已延伸開,大部分瓜蔞還是沒能保住,陳志勇心痛不已,為及時止損,他沒有半點猶豫,敏捷補種了不適合線虫寄生的玉米、蔬菜等作物,大大降低了線虫發生幾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到了2019年末,因市場需求飽和,瓜蔞單價由每斤1.5元降到0.3元,本該血本無虧的陳志勇也因一場虫病害,躲過一場市場價格暴降的洗禮。黃精、玉米、冬瓜等帶來的收益彌補了土地承揽、種苗、人工等的本钱費用。當年,陳志勇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光榮地摘去了貧困戶的帽子。這時,他主動向村兩委遞交申請,請求退出農村低保。
2020年,陳志勇根據市場變化果斷轉產,將50畝承揽地悉数用來種植生果玉米、冬瓜等作物。到了6月,50畝農作物經受住了疫情期間請不到人工、前期天旱收成不盡如人意等帶來的嚴峻考驗,僅半年時間已為陳志勇帶來4萬余元的收益。
2017年,金竹村在大英縣交通運輸局爭取到了村道拓寬項目,村路途面由3米加寬到5米,即便是大貨車也能正常行駛會車。村裡的斷頭路打通了,能够東西兩邊進出,還接通了邻近的鄉道、國路途網。交通命脈疏通了,陳志勇認為抱團發展好過單打獨斗,況且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村兩委為其爭取了醫療救助、低保保证,農忙時左鄰右舍也不計回報的在幫他。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感恩。
2017年3月8日,大英縣召開在全縣推廣產聯式合作社的作业會議,鎮黨委政府及時组织布置,金竹村兩委積極探究推進建設。產聯式合作社是一個新事物,老百姓不能了解,乃至連部分村組干部也搞不清楚。發展還需引路人,為打開突破口,鎮、村干部找到有種植經驗的陳志勇,期望他帶頭参加產聯式合作社,帶領全村群眾一同干。
剛向村委會提交了入黨申請,帶頭就帶頭吧,陳志勇義無反顧地首先参加了合作社。妻子十分不能了解陳志勇的選擇,参加合作社錢少掙了,生產規模大風險也跟著變大了,遭受痛苦受累不說,還要遭受我们的白眼。可陳志勇卻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一人富不算富,我们富才是真的富,產聯式合作社便是要讓我们一起致富,讓全村公民同享脫貧效果,這不正是實現自己夢想的最佳途徑嗎?
做好家人的思想作业后,為消除鄉親們的疑慮,陳志勇將自己的10畝產業参加合作社,並合作村兩委積極引進企業建立四川柄泰農業有限公司,一起投入400余萬元產業資金打造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為保证合作社健康發展,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合作社提早向入社農戶保証以保護價收回瓜蔞、黃精,並明確各方的責任。由村集體負責聯系企業、發動群眾,協助土地运用等﹔由企業負責出資金、出技術,負責農產品收購與銷售﹔由入社農戶負責出土地、出勞力,享用勞動力分紅,若農戶無勞力耕種則享用土地分紅。
在陳志勇的帶動下,金竹村75戶農戶参加合作社,種植瓜蔞、黃精278畝,入社農戶每人每年增收2500余元。獲利的鄉親們稱贊,陳志勇這個“一把手”現在真的成為了農業產業發展致富的一把能手。
参加合作社后,陳志勇被柄泰公司聘任為理事長和現場技術办理員,每月工資1200元,這讓他倍感壓力,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他經常單手駕駛著那輛農用三輪車,往复於基地、村委會等地,充沛發揮技術優勢在種植基地觀察勞作,不善言詞的他還時常在村委會與村組干部協商合作社各項事宜。
為了進一步提高个人的種植技术,陳志勇積極參加縣、鎮組織的各類種植技術培訓,經常請駐村農技員實地指導,與駐村作业隊跑市場找銷路。曾经的菜農都是競爭對手,但現在信息發達了,陳志勇與其他村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建立了一個菜農銷售群,四川、重慶、陝西各地蔬菜批發市場哪裡有需求,菜農們便同享信息,把農作物銷往哪裡。
2018年,陳志勇被縣委組織部和縣農業局推薦到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就讀為期三年的農業農技專業,學好后准備反哺金竹村,更好的帶領全村公民一起發展。
现在,金竹條條公路通村達戶,人們喝上了安全干淨的飲用水,農田水利建設灌溉出成片生機昂然的農作物和經濟林果。115戶貧困戶249名貧困人口悉数實現脫貧,成功摘去了貧困村的帽子。陳志勇家裡,已換上了電視、電腦、冰箱、空調等家電,提早過上了小康日子。“好日子,好房子,有票子”,這些陳志勇曾经看來遙不行及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沙馬石古,80后,涼山美姑人,供職於四川省作家協會,著作散見於《公民日報海外版》《民族文學》《星星詩刊》《四川文學》《龍門陣》《四川詩歌》《蜀南文學》等文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