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高考试题情境来源和设计找解题思路!建议收藏!试卷研究的三个步骤——以2023年广东卷为例

时间: 2024-06-20 10:31:29 |   作者: 安博体育app入口

  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1.试题来源途径:学生做题的基础是材料,认识试题来源途径只是作简单的思维扩展。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解读】此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为情境主题,总的来看,其情境来源的途径主要是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研学活动”的主题性质属于地理学科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任务一”与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记录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桥子沟流域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对应,表明情境主题与地理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相联系,因此该题的情境类型属于学术情境。但“任务二”反映的

  是甘肃省天水市调整农业产业体系的几点做法和成效,其内容与农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此试题情境的类型综合联系了学术情境与生产情境。

  试题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是构成试题情境的空间信息的基础,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试题情境本身的区域性和地理知识考查的分布。例如2021年地理高考试题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广泛集中于中国国内,主要关注我国在社会生产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和变化,并还有中国与国外区域的联动考察,以及一些试题设计到国外,且欧洲地区的占比较高。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显著提升,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架构。据此完成5~6题。

  【解读】 此题以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

  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在空间分布上联系了中国和欧洲的交通布局。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对比总结出其空间结构的等级关系与变化发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为了符合高考试题的情境命制要求与考查要求,命题者需要对情境来源的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重组和处理,形成试题情境的具体信息及其结构。

  根据试题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动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可知,试题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2)条件信息:支持事件发生的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产生的条件支撑;

  (3)过程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总过程中的空间、时间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组成了情境中的具体环节;

  (4)隐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隐藏的结果、规律和后续发展趋势等信息,和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常识等信息,即试题情境所隐含的信息。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

  良好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工业生产发展需时间、自然要素和市场、政策等人文要素支持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慢慢的变成了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英国东部降水比西部相对少;湿地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和不合理开发易发生的问题

  服装加工业是南非重要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0~2009年南非服装加工业的国际订单量和就业人数都出现了减少趋势,为此政府拨款帮企业提高服装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就业人数在2010~2014年稳定下来,并在2015年后实现了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大,自动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

  大部分试题情境的信息组成完整,但也有少数试题情境结构不完整,或缺少信息条件等,学生需自已领悟或具备缺乏的情境信息以准确完成其情境任务,因此解读此试题情境存在一定的难度。

  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热带雨林地区经济林并结合图推测为橡胶;“猪沼果”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解读】情境的信息由少量和简单的文字及农业模式示意图组成,即表达形式为文字+示意图,表明此试题情境的信息组织架构较简单。图文信息虽明确了相关生态农业活动发生的过程,但示意图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区域的农业活动且无明显的条件信息和时间信息,表明该题情境的信息组成不完整。而实际上条件信息是指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或目的,学生需自已领悟或具备缺乏的情境信息以准确完成其情境任务,表明解读此试题情境存在一定的的难度。

  问题设置类型对应着部分试题情境的信息,除主题信息外,与隐藏信息的对应最多。情境信息又为问题设置提供素材基础,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和试题情境的信息相辅相成,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体现着试题情境的解读难度。

  根据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问题设置类型中“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的占比最多,其次是“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和“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过程型”,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且只在选择题中出现。

  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看,其提问要点分别为导致湖岸宽度差异的原因和湖底深厚软泥层的成因,均对应着梳理试题情境中的地理因果关系的问题设置类型。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第5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隐藏信息;

  第6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过程信息;

  第7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及过程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看,其提问要点为:热融湖的产生和继续发展所需的条件,以及对当地岩石、水圈、大气圈、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对应着四种问题设置类型: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先梳理试题情境中展现的地理因果关系,即热融湖的产生原因;然后总结地理特点并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过程,即总结、推测和描述其继续发展的所需的条件、特点和过程;最后分析总结其对当地岩石、水圈、大气圈、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全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逐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解读】其中第(1)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和过程信息;第(2)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第(3)题的问题设置类型为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对应着试题情境的主题信息、条件信息、过程信息和隐藏信息。

  新高考地区的试题,考查的自然地理知识则主要分布于地图阅读、地球运动、大气、水、地表形态塑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相关知识,其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占比最大。人文地理知识广泛集中于产业区位因素、乡村城镇和交通运输布局等相关知识,其中产业区位因素的占比最大。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一组题目往往对应多类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对应的题目也多与其他分类的地理知识有联系。

  ②地理空间能力:包括观察并判定空间的位置,确定空间分布的类型及范围,以及分析各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等

  归纳和描述地理事物的概念、特征、要素和过程能物的时空和各要素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等,综合分析、评价和预测地理事力。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解读】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计与提问要点来看,此试题情境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旋的形成、离岸风等相关知识。同时,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主要为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由此可知,此试题情境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归纳地理要素和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根据试题情境信息的完整度和人为重组其来源信息的程度,以及试题情境的难度系数,可判断试题情境结构的良好与不良。其中,结构良好的情境是指经由人们结构化重组和处理过的、信息组成完整的情境,且其显性信息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相匹配和对应,难度系数适中或偏小;结构不良的情境则指就没有经过结构化重组和处理的现实情境,多表现为情境的信息组成不完整且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不匹配和不对应,或其隐性信息多与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相匹配和对应,难度系数偏大。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类型与其信息相对应来看,第4题和第6题都涉及了2种问题类型,分别是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及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和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对应着过程信息中的别的信息和隐藏信息,难度较大,系数为0.4,说明此试题情境有着不良的结构。同时,此试题情境的表达形式为文字+坐标关系图,坐标关系图中参数和轴线较多,存在为陌生的学术词汇和公式,解答情境任务时需用到地球运动和区域地理等多种地理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定位地理空间能力和迁移地理知识能力等多种地理能力,表明此试题情境的活动层次是复杂的。

  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主要有四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和地理实践力。

  判断试题情境的活动层次和结构是分析其考查的地理核心。同时,结合试题情境中地理核中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广度,即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心素养的水平等级可判断试题情境。

  试卷是由试题组成的,试题具有学科特性,是按照课程规定要求以某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实施考核的测量工具,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就是以区域为主题,在真实的情景材料中设置地理问题,以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直接的考查就是对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识图读图的能力、区域背景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023年地理高考试题广东卷采用了“16+3”的模式,即16个选择题和3个综合大题,又进一步细分为8个选择题组,2个综合大题分别有3个设问,第3个综合题10分,设问为2个,考查海洋相关知识,相当于在2022年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二选一的基础上演变为海洋地理必答题。

  作为试卷研究,第一步是在第一时间拿到试卷的基础上,首先将电子版打印一份纸质版(或者直接有现成纸质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考试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把试卷认真做一遍,做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与试卷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知道了试卷的难易程度,哪些试题较难,哪些试题最简单,全卷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比重怎样,着重考查了哪些核心知识点,哪些知识点继续是高频考点,与历年真题有哪些异同……边做题也是“真相”逐渐呈现的过程。最关键的是通过专注做题,能够感受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顺畅和阻碍点在哪里,无形中也是在指引接下来的地理教学。

  第二步等自己全部把题目做过一遍之后,再来核对答案,核对答案的过程也是一个纠错和反思的过程,有些题能确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有些题可以立马明白自己的纠结之处,还可以感受到哪些题分明是在考查一种代入感——地理实践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瞬间明白,哪些试题考查的是永恒的精华内容,而哪些又是相对冷门频率较低但又是学科发展的必备素养,在此过程中也有可能可以知道学生做题过程中心理的起伏状态,也是一个理解学生的过程。

  第三步就是把能找到的地理同行写的答案详解认真看一遍,或者用自己的理解撰写答案详解,然后再阅读同行的解读,在发现有失偏颇或者错漏时从而能够将答案详解进行完善和校准,当然最权威的解题思路还是来自于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年报命题意图剖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高考试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述即可。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3年广东卷以区域为主题,在真实的情景材料中考查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影响;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城乡人口迁移以及乡村振兴;电商的发展和演变;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岩石的差异性侵蚀;青藏高原土壤发育;长三角城市化的演变;农业综合与乡村振兴;自然地理综合(沙丘成因、地质构造与地下水、河道硬化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海洋地理(海水交换与洋流)。

  第一个选择题组对交通运输的考核,已经连续三年放在选择题第一个题组,都需要通过从图文信息中获取地理信息来做题。

  第二个选择题组考查锋面天气系统,文字材料给出了“露点温度”的概念,也需要认真从曲线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第四个题组涉及到电商的发展,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地理生,对这一点试题的把控不在话下。

  第五个题组考查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主要要分辨“时刻”和“变化”的差异,其实问题很简单,但往往容易考虑复杂了。

  第六个题组关于差异性侵蚀,要理解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不同,与此同时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新教材,地理信息技术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更何况地理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龙胆草(图1)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图2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公司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十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图3),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参】地处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2分)季风和地形叠加,降水丰富(2分)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排水(2分)坡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土壤呈弱酸性,适宜大规模种植(2分)

  (2)简述农户参与图10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几个方面的益处。(6分)

  【参】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2分)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2分)农户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2分)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8分)

  【参】培育优良品种,扩大龙胆草种植规模;(2分)吸引人才、资金、企业、技术等;(2分)加大宣传和营销,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扩大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2分)发展科普、旅游、研学、文创等第三产业。(2分)

  或者: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加强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扩大市场影响;(2分)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夯实良种繁育及供应基地;(2分)建设深加工基地,吸引有名的公司及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进入,生产龙胆系列高品质的产品;(2分)利用品牌优势,建设康养、科普、研学和文创等产业基地。(2分)

  【做题反思】本题应该是三个综合大题中最简单的一个,农业的产业化之路是一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很常规性的“特色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户+基地”题材,平时学生练来练去的农业综合题目。第(1)问结合图文材料以及龙胆草生长习性本身,答案很常规;第(2)问主要围绕图3来进行回答,无非是“经济收入+知识技能+市场保障(稳定)”,学生有可能可以回答得八九不离十;第(3)问是精准扶贫的常规化模板,很简单。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

  【参】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区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

  【参】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2分)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加厚;(2分)徳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2分)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2分)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参】影响:下游地下水位抬升(2分);理由:该河段河道硬化后,会导致该河段下渗量减小,使下游河段流量增加;(2分)从而使下游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2分)。

  【做题反思】本题主要侧重于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性表达,涉及到冲洪积扇、含水层(较厚)、背斜、向斜、断层、地下水溢出、河道硬化、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字眼揉进一个综合题目里面,仅仅是图(b)可能在学生拿到试卷的第一眼心里或许就会咯噔一下。地质地貌类综合题历来就是学生的头痛粉,特别是过程性表达中的“我心里可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内心苦楚,没准问问已经毕业“解脱”的高中生们,心里可能还留有一大片阴影。第(1)问和(3)问应该说只要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应该来说还是不难的,无非就是河流沉积形成的冲洪积平原上的泥沙在盛行西风的搬运作用下,遇到山脉地形的抵挡,风速下降沉积而形成沙丘。以及硬化河道使下游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但是要用专业性的语言在不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顺畅地表达出来,不容易。并且第(3)问但凡是结论出现错误,就会满盘皆输,失分的风险极其之大。无一不体现学生能力的分层啊,考试的选拔性可见一斑,做题时我都可以感受到学生笔尖的如履薄冰。就更加不用说第(2)问,应该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一只大老虎,能否打赢这只大老虎,就全靠自己的实力:需要对向斜、背斜和断层精准的判断,对“含水层较厚”、“地下水溢出”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中还需要把问题的本质说清楚,无疑是本卷的难点所在。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明显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換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換强度明显降低的原因。(6分)

  【参】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小(2分);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2分);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2分)。

  (2)有的人觉得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参】支持对马暖流形成于8000年前。距今约8000年前,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增强,说明此时对马暖流形成扰动海水(2分);现代对马暖流分布在日本海的东部、中部和南部,与8000年前相似(2分)

  不支持对马暖流形成于8000年前。距今约8000年前,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才增强,证据单一,不能判断对马暖流此时形成(2分);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非常多,不能通过一个因素来判断。(2分)

  【做题反思】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海(西部近岸、中、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的交换问题,初看以为涉及到大洋洋流问题最简单,再看时夹杂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就有些目瞪口呆,无怪乎10分的题目平均分只有2.88分,相当于原来海洋地理10分的试题只回答对了不到1.5个点,专业选拔性极强,难度大。且不说第(1)问中夏季风势力弱不容易回答到,第(2)问中要回答出“现代对马暖流分布在日本海的东部、中部和南部,与8000年前相似(需要据图对现代洋流分布与材料中所说的与8000年前具有相似性的意识提炼和判断)”以及“证据单一到需要表达出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非常多或者说列举出来”的思维阶梯是非常高的,还不能说“思维阶梯”,因为压根就没有“梯子”,学生只会从“暖流增温增湿增盐”的角度跳进固有的思维范式里。综合自熬水成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