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问题青少年或者犯罪青少年真正悔罪并改变?如何有效地对这个群体进行干预?在两天的论坛中,这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
“专业社工的介入为青少年罪犯所提供的心理评估(量表),为起诉阶段的审判定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其提供的摄入性访谈和专家远程督导帮助,有助于专业社工在服刑期间和公检法一起对青少年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矫治和帮扶工作,在青少年认罪的情况下,进一步帮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达到悔罪状态。促进青少年罪犯心理的完善和人格的改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二次犯罪的可能性。”康龙表示。
而在“少年杀母案”中,康龙团队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角色。对这种一个案件,康龙和团队同事最终将向检察院提交了一份专业的评估报告,不管这份报告对量刑是否有意义,但他希望这样的“诊断”能够对少年以后的矫正有作用,“不管是在监狱中,还是社区矫治过程中,都能够对症下药,真正让孩子改变”。
对此,姚峰也很认同,他认为,专业的社工可能是目前最适合做审前评估调查和后期心理矫治等工作的群体。
“专业社工在对青少年罪犯所处的生存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了解的情况下,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的全方位评估为司法机关在起诉阶段的审判定性提供可能具有决定性的参考。后期再通过理解性的谈话疏导,帮助青少年找到犯罪的内在动因,帮助改变其生存环境,改变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思维方法,帮助其建立内化规则,预防青少年犯罪及二次犯罪。”
对于一个犯罪青少年的帮扶并不是特别容易,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以一个孩子为例,我们要改变他,就需要针对他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情绪方式,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心理疏导。还要结合他过去的一些节点,比如在哪一节点上会冲动,在哪些节点上会有越轨行为,等等,来制定矫治方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案的制定需要非常精细化,并且在矫正过程中,还需要一个小组,专对于这个人,对其日常行为进行监控,细致到每周开一到两次分享会,问这孩子这几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些问题的,是怎么样处理的,有什么情绪和意见要表达,然后从他的表述中来看他的思维方法,从而针对他对某个具体问题出现的想法、情绪开始分析,帮助他对其思维方法进行反思,慢慢改变。但是如果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犯罪思维模式,这个改变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会有反复。”姚峰解释说。
姚峰认为,这样系统专业的过程对做这项工作的人要求很高,要有耐心、奉献精神和专业相关知识,这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