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雲南鎮雄:紅色引領

时间: 2024-02-08 14:57:57 |   作者: 安博体育app入口

  彩色斑斕的颜色,構成了我們多姿多彩的国际,其间尤以紅色最為熱烈、耀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地處烏蒙山北麓,赤水河源頭,全縣總人口約171萬,是雲南省榜首人口大縣。

  這裡從來不缺紅色之魂。曾經,長征的足跡在這裡留下了寶貴紅色基因﹔脫貧攻堅戰中,在紅色黨旗的引領下,這座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實現了56.58萬貧困人口按期脫貧摘帽……现在,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鎮雄縣接續奮斗,通過黨建“紅”統攬社會全局,鞏固脫貧“白”、引領生態“綠”、帶動城市“藍”……繪就出一幅美麗多彩鎮雄新畫卷。

  立冬后,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的晝夜溫差開始逐漸變大。正午12點多鐘,正是氣溫敏捷攀升時,57歲的李金友顧不得招待來訪者,奔走在一排排鮮花大棚外。給大棚“放風”,讓棚內的空氣流转——這是李金友作业的首要內容之一。

  大棚裡,朵朵菊花競相綻放。眼下正是採摘季,“放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菊花的品質,管理作业馬虎不得。這關乎著李金友和51戶裕和社區居民本年的集體經濟分紅。

  裕和社區位于於鎮雄縣舊府大街,在脫貧攻堅作业中,全縣19個鄉鎮99個自然村883戶4266人搬遷至此。怎么搬得出、穩得住?2021年7月,裕和社區黨總支提出建立集體經濟公司,通過發展集體經濟,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掙。

  經社區“兩委”班子討論后,社區採取“黨組織+龍頭企業+协作社+基地+群眾”的形式,與鄰近的陳貝屯村抱團發展“飛地經濟”,種植菊花產業和魔芋產業。

  以菊花產業為例,2022年3月,裕和社區共籌資250萬元栽種300萬株菊花,其间社區居民投資約67萬元,居民變成股民。社區建立了菊花產業黨支部,由支部書記擔任負責人,引進貴州遵義花卉公司,建設冷庫,實現“種植—管護—銷售”一體化發展。

  7月1日,榜首季菊花陸續上市,被銷往昆明、廣東、貴州,乃至韓國,實現村集體增收50萬元。其间裕和社區居民投資收益13.4萬元。李金友明晰地記得9月30日分紅當天,一摞摞現金就擺在會議室桌子上,大伙兒排著隊臉上樂開了花。那天,李金友不僅拿回了5000元的本金,還分到了1000元的收益,回報率達20%。

  與此同時,魔芋產業也為裕和社區村集體經濟帶來15萬元增收,穩定務工就業人員60人。

  眼下,正處第二季菊花採摘季,採摘、分揀、加工、供應市場……大伙兒忙得不亦樂乎。負責看守大棚的李金友也不敢松懈。

  “就现在的情況來看,第二季的品質和市場行情自始自终的好,年末大伙兒預計還能拿到20%的收益率。”裕和社區黨支部書記成濤决心滿滿。

  三股明澈的溪流從鎮雄縣赤水源鎮銀廠村彪水岩山澗涌出,在山腳處匯聚成赤水河,一路潺湲向東。

  河边邊,73歲的老黨員常呂共踱步而行。說是漫步,老黨員實則“还有心思”。

  赤水河因旱季時,河水顏色渾赤而得名。又因水質優良,能釀造出高品質的醬香美酒,又被譽為“美酒河”。不過,對常呂共和眾多銀廠村乡民來說,他們更願意叫它“母親河”。因為赤水河不僅抚育了銀廠村,也潤澤著下流沿岸5200多萬人口。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河”開始漂浮著日子废物,岸上還有腐爛的家畜和糞水出現,加之濫砍亂伐嚴重,河水失去了往日風光。

  “那時我们對環境還沒有保護意識。誰也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害處。”作為一名黨員,常呂共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頭守好這一江碧波。2012年起,每周至少兩次的義務巡河成了他給自己拟定的計劃。榜樣的力气是無窮的,在常呂共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参加到了保護行動中。

  同時,隨著政府保護作业的推進,“黨委指路、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的管理思维越走越深。退耕還林、發展方竹產業、圈養家畜、阻止采伐人工林、聘任護河員等一系列办法落地執行,也從源頭上解決了污染問題。“特別是《雲南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實施后,我們與鎮雄縣14個鄉鎮結成黨建聯盟,簽訂責任狀,劃定責任區,把保護作业納入基層黨組織查核,讓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作业取得了明顯成效。”赤水源鎮黨委副書記郎鵬介紹。

  “巡視”一圈后,“一無所獲”的常呂共來到岸邊一處涼亭歇息。“水流明澈見底,岸上也干干淨淨的。我現在想撿废物都找不到地方撿了。”

  說是撿废物,實際是想看看保護作业做得好不好,這名老黨員的心思,郎鵬最清楚不過。“光在咱們赤水源鎮每隔一公裡就有一名護河員,可不得是干干淨淨的。”郎鵬答道,洪亮的聲音和著淙淙的水聲,在綠樹蔥蘢的山間回蕩……

  2021年2月份以來,鎮雄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黨員干部中發起“彎腰行動”倡議,號召我们從撿拾一個煙頭和一片废物開始。

  市容市貌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地體現,特別是作為城市環境的守護者和管理者,陳善勇愈加了解自己地点單位的重要性。於是,在“彎腰行動”中,他號召地点單位黨支部的黨員首當其间,發揮表率作用。

  “一開始我们都不了解,認為城市大街上已經有清潔工每天負責打掃,撿拾废物並不在城管職責范圍內。”於是,陳善勇凭借與搭档一同外出巡查的時間,主動彎腰撿起丟棄在人行道和綠化帶上的碎紙屑、塑料袋、塑料瓶等,期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搭档。

  “黨員帶頭並不是要彰顯我們有多文明、多崇高,而是要通過我們的行為,去帶動身邊的人自覺愛護和維護社會環境。”在陳的感染下,不僅是單位的搭档,乃至包含他5歲的小兒子在路上看到废物時都會主動撿拾,遇到一些不文明行為時,也會上前阻止。

  伸伸手、彎彎腰,用實際行動為淨化城市環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隨著“彎腰行動”在鎮雄全縣的推廣,“愛護環境 人人有責”已逐漸家喻户晓。现在,行走在鎮雄街头巷尾,已很難看到亂丟手紙、煙頭或隨地吐痰的行為。環境衛生相貌的进步、群眾文明衛生素質的进步,也為不久前國家衛生縣城復審作业貢獻了不小的力气。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