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法国的“高级定制”产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播客上新

时间: 2024-06-30 08:33:17 |   作者: 成功案例

  读者朋友们好,本期的迷因电波播客,我们聚焦于法国的时尚产业。众所周知,法国的时尚产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有名,而巴黎在几百年来一直都是时尚之都。法国的时尚产业不仅仅能够给这一个国家贴上了一层浪漫和奢华的滤镜,更是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法国时装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法国时尚产业(包括珠宝、眼镜、手表和高端化妆品等)所产生的出售的收益,要比法国航空航天业和汽车业的总和还要多,达到了1500亿欧元。考虑到法国的空客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集团之一,而法国也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时尚产业的这一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去过法国的朋友都可以感觉到这一个国家的时尚氛围。走在巴黎的街道上,你会发现人们打扮得很美和精致,能明显感觉到“时尚”已经成了法兰西人民的一种共同追求,甚至已经内化成了民族性格。

  路易十四生活的年代是大约三百年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康熙年间。而且跟清朝一样,路易十四所在的波旁王朝,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不算拿破仑复辟的话),因为他的曾孙子路易十六,就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推上了断头台,从此法国就基本进入了现代历史。

  路易十四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王,他本人是一个非常热爱时尚的人,他最著名的一个标签就是“时尚治国”,也就是把时尚作为治理国家的一个手段。

  著名的凡尔赛宫,就是路易十四建立的。为了宣示自己的无上王权,他建立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路易十四很喜欢在凡尔赛宫举办各种社交活动,他经常邀请法国和全欧洲的王室和贵族,前来参加盛大的化装舞会和皇家宴会。而这些参加者,往往是盛装打扮,穿金戴银,仿佛在参加一场奢侈和时尚的竞赛。上层社会的这些行为,将时尚的氛围带到了整个法兰西社会。

  路易十四发展时尚,并不是出于偶然。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本人就是一个极度爱美的人。据说路易十四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化妆很久,光是给胡子打蜡,就得用一个小时,而且他也经常跟自己的大臣讨论每天的装饰和穿着。另外,如果你看过路易十四的画像,一定会对他的高跟鞋印象非常深刻。没错,现代女式的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路易十四的高跟鞋,不仅能为自己增高,也体现了他的时尚水平。

  除了身体力行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路易十四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法国奢侈品产业的发展。路易十四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从意大利引入高水平工匠,对法国的手工艺人进行培训,并用王室的名义来给时尚业的商人进行评价和认证。除此之外,他还对外国进口的奢侈品增加关税,同时鼓励本国消费品的对外出口。当时法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时尚产业对于法国来说,应该像是矿产资源对西班牙一样重要”。

  经过这些产业政策多年的刺激,法国的时尚观念受到重视,并慢慢的变成为法兰西的一种国民性格,而且法国的时尚产业非常繁荣,并在欧洲取得了一马当先的优势。那时候购买法国出产的奢侈品,慢慢的变成了了欧洲一种时尚潮流。

  虽然路易十四推动了法国的时尚产业,但是很快,这个产业就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这次灭顶之灾就是法国大革命,因为它把时尚产业的供给者和消费的人,都给消灭了。

  在路易十四的时代,时尚的形态跟今天完全不同,因为当时没有现在的“成衣”行业。所谓成衣就是已经制造好的成品衣服,也就是今天在任何一个商场里都能买到的服装。这种衣服是通过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而且都有着标准的尺码。

  但是如果路易十四时代的消费者没有成衣可买。如果他们要一件衣服,就必须先去布商那里买布,然后再去裁缝那里做衣服。而且因为布商和裁缝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会,而行会又有着严格的行业保护政策,所以这两个行业是互不交叉的。也就是说布商不能提供裁缝服务,裁缝的店里也不能卖布料。

  在那个时代,消费者的衣服最终做成什么样式,不是取决于布商,也不是取决于裁缝,而是消费者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自己来设计衣服,然后去买布,再找裁缝来剪裁。当时的消费者,主要是以贵族和上层社会为主,他们有钱有闲,也懂得时尚的走势。而下层社会,虽然也是按照“买布—裁衣”的方式做衣服,但是在样式上要逊色一些,同时也会模仿上层阶级的穿着。

  首先就是,路易十六和王室成员都上了断头台,而大革命也几乎把法国的贵族阶层杀光殆尽,这相当于把时尚产业的主要消费者给消灭了。另外,大革命也摧毁了法国的行会系统,布商行会和裁缝行会当然也没能幸免,也就说时尚产业的主要供给者也消失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大革命的时间横跨了几十年,但是最严酷的阶段只持续了五年,此后法国时尚又开始死灰复燃。但是,复燃的是时尚观念,而不是原来的业态。也就是说,大革命之后,时尚产业的供给者和消费的人已经完全换了一拨人。

  贵族消失之后,法国新兴的商人群体开始活跃起来。另外,这样一个时间段的中产阶级也开始有了时尚需求。因此,法国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取代了旧贵族,成为了时尚的主要消费者。

  但是这些新兴的“new money”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不像旧式贵族那样,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精英教育,精通名贵面料和穿着习惯;也不像悠闲的贵族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流行风潮和时尚趋势。也就是说,新时代的消费者空有一腔时尚热血,却只有少数的时间和智识对时尚进行研究。

  1845年,一个叫查尔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20岁小伙子,从英国老家来到法国巴黎,从事服装面料行业。沃斯一开始是在巴黎一家高级的丝绸公司工作,负责面料的销售。但是沃斯有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他很快就发现了时尚产业的一个大机会。

  他发现很多有钱的顾客会来店里购买名贵面料,但是他们却不太懂得时尚。他们要制作精致而得体的衣服,但是对当下流行什么却不太了解,也看不出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看。而且最让沃斯心动的是,当时的市场上也基本上没有人能提供这种服务。

  在沃斯的设想里,这种时装屋应该为顾客提供一条龙的时装服务,也就是消费者不用再费力自己买面料、找裁缝,而可以直接在这里挑选面料、测量身体尺寸,确定服装版式,最后把衣服做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不太懂时尚的人,也可以直接在时装屋里定制一套高水平的衣服。

  他为自己的门店起名为“House of Worth”,也就是“沃斯时装屋”。事实上,沃斯的观察是正确的,沃斯时装屋开业之后,生意一炮而红。

  时装屋一体化的新颖服务,让巴黎许多上层社会的女性闻名而来,而高水平的设计,又进一步传播了沃斯的名声:这不仅让沃斯本人的生意持续火爆,也让“时装屋”这个新的业态开始流行。巴黎的相关从业人员,纷纷开始模仿沃斯,成立了自己的时装屋。

  因为沃斯将时装屋这种产业定位为高端服务,因此“高级定制”的概念也开始逐渐推广开来。

  沃斯的高水平时装不但吸引了商人新贵阶级,还吸引了新的王室成员——虽然大革命让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覆灭了,但是后来加冕称帝的拿破仑,以及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又复辟了新的封建王朝,于是新的贵族又慢慢的出现了。

  沃斯的时装,尤其受到欧仁妮皇后的青睐。欧仁妮是拿破仑三世的皇后,她能够说是沃斯在事业方面的“贵人”。她不但自己大量购买沃斯的时装,而且还把沃斯推介给了欧洲其他的王室和贵族,比如奥地利女王和西班牙王室。这些王室成员以及很多高级官员也十分喜爱沃斯的设计,他们还把沃斯的时装带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因此沃斯的作品也受到美国富裕商人的喜爱。

  在沃斯的推动下,不但“高级定制”的概念逐渐成型,而且整个时尚产业又重新开始大发展。从真人模特,到时装走秀,再到时尚媒体和杂志的普及,整个现代时装产业都开始形成了。

  而这个产业,一直流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于二战也没能动摇巴黎的时尚地位。

  但是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逃过了大革命和战争的法国的时尚产业,却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这样一个时间段,法国的高定产业几乎消失殆尽,巴黎的时尚氛围也几乎完全消失。

  这次新的灭顶之灾到底是什么呢?欢迎扫码收听本期的迷因电波:《时尚是法国人的阴谋吗?》